外国语学院2019级新生大类分流工作圆满完成
2019-11-29
分享
2019-11-29
分享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外国语学院于2019年开始实行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即采取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培养,新生入学时在学科大类内不分专业,在完成学科平台课程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分流到相应的专业继续学习。大类分流工作进行期间,我院党委书记岳希亮,院长王卓,党委副书记张京国,副院长陶业涛、王金娥、葛云锋,2019级辅导员司世牧,教务老师高准以及各个语系老师杨彬、李光贞、崔颖、孙嵩霞、钟洁、王晓宇、马保全、卢红玉等密切关注分流工作进程,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自新生入学开始,到学生学科专业平台课考察、填报志愿,学院结果公示,历时近三个月,领导高度重视,予以指导;老师亲切关怀,密切关注;学生综合准备,多方考虑,我院大类分流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在新生正式开课前,我院依据招就处所发文件下发专业接收名额及分流工作方案细则,以便学生了解政策和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司世牧召开年级会,简要介绍了各种语种就业率和就业方向以及兴趣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深化了分流工作的细节,对学生们的大学生活进行了畅想也提出了鞭策。

2019版培养方案针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特别设计了六门学科专业平台课程,分别是世界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语言文字与文化、外国语言前沿问题、综合英语和国际人才英语。在授课期间,岳希亮、王卓多次带领各个语系老师进行研讨,开展不同系列的讲座,并跟进学习发展历程,为同学们解疑答惑,鼓励同学们放平心态,无悔拼搏。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语言文学与文化和世界文学等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语言背景下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特点,突出“以文化行”、“大音希声”的重要性;综合英语和国际人才英语两门课程则讲语言技能的学习和人文性培养结合,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语言的文字符号以及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鉴赏性思维能力,让同学们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大类分流做好准备。

外国语言文学前沿问题则侧重于学术性引领和批评性思维训练,王卓依据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划分的五大方向入手,从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与区域研究五个方面,为学生打开了内涵丰富的学科和专业学习的大门,从文本研究、批评思维的角度向同学们展现了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将同学们的思维从高中紧张枯燥的模式中拉入自由想象的海洋,为大学学习生活指明一条道路。她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情操,增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开阔他们文学层面的国际化视野。

在本学期第十周,我院组织基于前期课程进行学科专业平台课考试,综合结合高考成绩、学业成绩、德育成绩,全面考虑学生志愿、分流志愿,本着社会需求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成绩优先和志愿优先相结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学院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小组确定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并在学院网站上公示5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分流结果公示后,学生们大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信心满满投入新的专业学习。后续司世牧召开了年级会议,舒缓同学们考试后的紧张情绪,同时提出要“学一门,爱一门”的要求,为学生们的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本次大类分流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减少了专业填报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朝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符合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还体现了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我院一切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今后,我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围绕学生对专业的认同选择情况,积极推动各专业展开竞争,强化专业品牌建设,贯彻教育"面向世界"的政策要求,促进学科专业改革纵深发展;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灵活化,多样化发展。